宿迁河横向装修的会议纪要和管理都是基于数据
许多年前的一天,江水平召集了一次所有经理的会议来制作大数据;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原生老板,抹灰专业没学好,做这些傻事就是为了追潮流。我们大学生在下面暗自发笑,但不敢表示反对。毕竟人家是老板,说臭豆腐香,要有人捧场。
江水平说:工程部在经理李春宝的带领下,详细记录和总结每年319名工人完成的工作总量;把他们在我们指定建材店拿走的每一份材料的数据拿回来汇总;总结一下每年给我的分。我想算算各位大师的年收入。
总经理小翔一开口,惊讶地说:“老板,这是个大项目。这需要很大的努力。”
工程部的李经理说:如果你想知道每个工人的收入,我可以估算一下,何必呢?
【插播一条】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:宿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装修公司装修?
江水平严肃地说:管理者最忌讳的是雷同,最忌讳的是不准确;
我问你,现在队里老工人一直有怨气,普遍认为新人以及糙快的那帮人赚钱比做精做细的老师傅赚的多,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?你的根据是什么?
李经理说:这个我也说不好,但感觉上确实有时候新人出活快,自然赚的就多。
江水平说:但从我收到的提点数据来看,很多老师傅的提点高于新师傅,也高于手快粗糙的;比如老李师傅,经常打提点是四五百块,我有时候都心疼他们,这是不是代表着他们活量也少,赚的也少。既然这样,为什么老师傅们非要说新师傅赚钱多呢,你又没有个确定的数据拿来驳斥他们,造成了军心不稳。
李经理有点明白过来了,说:你的意思是做好统计工作,新人和老人的收入全部有了准确数字,就可以知道到底谁收入高谁收入低了。
江水平说:大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,你说的只占一点点,还有更加重要的作用。你们拿笔,好好记录一下,包你们大开眼界。
我心在笑,手在动,笔本都拿好,正襟危坐,面容严肃。做过大公司的中层管理,这一点应对技巧还是有的。不像其他几位,东倒西歪的,二郎腿上了凳子的,像什么话。
江水平说:
第一条:算出他们每年的总收入,对比过外边工人收入,如果我们的远远高于外边,那么我们在平时要求他们时候,想严厉就严厉,不必怕谁造反;
但统计完发现还不如外边人收入高,我们管理工作就要有方式,对不对。
但如果没有这个数据,你用大概差不多来做管理,这个尺度就很难把握。
肖香和李经理频频点头,这一点确实如此。我也觉得这一点提的很对,大公司管理都是靠数据的。
第二点:现在装修行业建材和人工价格疯涨乱长,每年我们都被这些工人追着喊着涨价;
但如果我们确定的知道了他们的总收入,知道了我们使用材料的价位水准,还能由着他们去涨价吗。报价水平控制的好,对接业务不是有很大的助力。
肖香看了一眼李经理说:我们怎么没想到这一点,看来还是老大经验多。
第三:同样一个工种,同样一年到头有活干,张三收入比李四多了一大截,那么对收入过多的和收入过少的都要给与关注考察,多收的到底是手快还是在与客户结账时候有猫腻,少收入的是不是手慢懒散或者结账时候不会结,不管什么原因,总能究竟出问题所在。
李经理说:你说到这点我确实有感觉,真有同样的房型结账千差万别的。
江水平说:单独几家的不同是很正常的,装修本来就是个性化极强的事情。想要查出究竟,必须用大数据,横向对比。
通过大数据,还可以对招新工人有个非常说服力的数据,不然老被新人说我们单价过低,都不愿进来,快断档了。
肖香说:可不是嘛,好几个手艺特别好的师傅我们盯着呢,就是嫌我们单价低,一直拖着不来。按照你说的做出全体的收入数字来,那说服力确实强大。
江水平说:大数据还能做到,每年到底使用某种材料多少,够不够我们单独去找更上游的材料来源;
看得出哪个工人没在指定的地方拿材料;看得出谁用材料丰足谁用材料单薄,就知道谁在耍小聪明偷工减料;
看得出新人和老人收入有多少差距,看得出糙活和细活收入差距多少,堵住某些人的嘴,稳定军心。
这里要强调,糙活的虽然看似手快,但返工率比细活的高,这个算上去可就拉低收入水准了。
李经理笑着说:瓦工老鲁手快吧,去年不知犯了什么邪,把阳台砖贴厨房去了,把厨房砖贴阳台去了;
一返工,又要拆又耽误时间还要从新贴,估计把所有的赚头都赔掉了,还赔上了嘴唇起火泡;
瓦工老邢手快吧,去年把人家客厅地面全贴空鼓了,又是拆又是从新贴,赔了一万多,手快手糙在咱们这永远吃不开。
江水平说:既然这样,在给工人开会的时候你就要说明,让那些做细活的心里有个安慰平衡。
李经理说:每次都拿这些案例说的,只不过没有你说的大数据,还是不能完全让他们心服口服。
江水平说:还有就是,当大数据出来后,就可以看出报价里的人工占比,材料占比,对于整体报价的构成就有数据支撑。
不会说某个客户喊价高了你们心慌,某个工人喊价格低了你们心里没底。
更重要的一点是,大数据出来后,你们客服部的预算与结算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,是不是预算接近了决算。
让你们将来客服做预算有个非常有力的数据支持,不会像以前或者其他公司那样胡乱估计个价格,然后决算时候让客户心里不爽,造成口碑不好的结果。
江水平讲完,大家频频点头。
我这个做过大公司管理的大学生也踏踏实实上了一课,黑包工头并非不能用大数据,管理者的思维高度决定了这个企业能走多远。
怪不得江水平团队能在宿迁红红火火,还发展到全国380多个城市的加盟。
江水平的思维高度与管理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当那些包工头小公司还拿着手写的报价去给客户估价时候,江水平已经可以熟练地应用大数据做管理,那不远远的超越他们才是怪事。
链接:http://www.zx0527.cn/news/1116.html
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本着免费学习与分享的目的,如涉嫌侵权等问题请联系站长删除。